東京日誌 Tokyo Log

2014年11月11日 星期二

寫東西的禁忌

最近開始看起網路上隨便一個人的日記,有點有趣。

記錄著狗狗的成長,順便把自己從談戀愛到結婚的事情通通敘述一遍,每一篇雖然不長,但圖文並茂,看完有種已經交了一個網友的錯覺,而且網友還沒發現我在看他網誌,呵。

從2006年至2013年,狗狗去世了,得了惡性腫瘤,活了11歲。他的一字一句我都能深深體會,狗狗帶給一個人的轉變,他搗蛋、偷吃東西、咬壞東西,等等做的所有壞事,在主人眼裡都還是可愛無比。幸好明天就要回家一禮拜,不至於噴淚。

說到底,網誌也是一個奇怪的東西。到底是屬於私人的日記還是分享給網路上的使用者呢?有時候想寫一些記錄一些事情,但又不想如此透明無私的攤在網路世界裡,不寫也就好像沒發生過,接著日子就這樣一直一直過。

每次在寫的時候都感到有點猶豫,到底要分類主題寫,還是一定要有一個目的才能寫。寫的這些東西有沒有用,像某老師所說的這是一種行銷自己的方式。我掙扎了一下,發現我無法做到。網誌還是自己和自己對話最自在,我無法無時無刻專注在嚴肅的議題上,蠢腦袋絕對打結。

在台灣時,睡覺都會自己在床上躺一下,接著跑到廁所確定全部清空,才會安心睡覺,當然會再偷看一眼肥殼殼在做什麼。在東京醒來,會有一種不知道身在何處的幻覺,夢裡夢到的總是很遠,醒來會以為自己還睡在哪裡的沙灘上,殊不知身旁的手機鬧鐘已經大響好久。


近來有感,生活中很多小片刻常常倏忽即逝,但就會有幾幕像是按到相機一樣不小心卡擦起來,接著就在腦海中洗出來。這些小片刻有時候只是一張小小的照片,背後卻好像有很多故事可以分享,想像與窺探便變成生活中的小樂趣。但照片始終是一張紙,片刻的美好,通常只是發生在自己的腦裡,腦裡的影像也都是經過想像後3D製圖加上去的。恐怖的是,當有一天不小心再經過那所謂的片刻,便發現一切也是如此地平淡無奇,故事就這麼結束了。

期待明天,期待看到殼殼的那一刻。

殼殼咬壞自己的窩,厲害的傑作。




2014年10月12日 星期日

山梨縣早川町西山溫泉

這個週末去了山梨縣早川町的小木屋遊玩,小木屋裡有西山溫泉,可以說是依山傍水的露天溫泉,非常舒服。

早川町位於山梨縣的西邊,是日本人口最少的一個町,只有1534人,還擁有日本最美村落的美名。

一開始我們並不知道要去早川町,跟著日本朋友浩浩蕩蕩的開了四個小時的車,到山梨縣這個美麗的地方。有點像太魯閣和溪頭的合體,樹皆蓊鬱且高大,空氣非常清爽,呼吸到的空氣都有種山嵐的味道。

隔天早晨起來,發現小木屋旁邊有幾個人正在搭棚子。一開始以為是來露營的遊客,結果三十分鐘後,竟然變成一個小市集,真的是小市集,前後算起來不到二十個攤位。一探之下發現,他們都是早川町這個小鎮的居民,相約於此時來一起交流自己所種所做的東西。



藍色棚子下擺著菇類、地瓜、一些沒看過的菜、烤魚、衣服、褲子、手工藝區(木製竹蜻蜓)、還有抽獎攤位。現場大部份都是上了年紀的人居多,年輕人較少。最讓我難忘的,就是豔陽下架起了一個陽春的照相區。



這個照相區前面寫著,今年是早川町六十週年,攝影師希望能夠替早川町的每一位居民拍一張照片,做成一本充滿回憶的寫真集,而攤位的桌面上已經擺著很多人的照片。



接著一位年約四五十歲的日本婦人,手上還拿著剛剛才買好的菇類,任由攝影師擺佈。陽光灑在那架好的白色布幕上,婦人露出了笑容,秀出那一朵朵咖啡色新鮮的菌菇,喀擦一聲,他的微笑就這樣被記錄在居民寫真集中。

攝影師正在替我們這群非町民拍照


由於攤位牌子上也寫著,外人要拍照也可以,不過要五百塊大洋。事不宜遲,馬上脫掉我的包包外套也來拍一下。其實對著鏡頭笑是有點尷尬,最後也不管三七二十一笑的超開心,因為這經驗實在是第一次體驗,有種成為早川町村民中新長出來的小草感,瞬間成為早川町市集中的一個街道背影,也算是值得。




2014年7月11日 星期五

溫室效應會讓鯊魚滅絕嗎?

2014年6月30日,美國研究團隊從400萬年前鯊魚牙齒的化石,發現中古世紀的鯊魚曾適應於鹽分較少的北極海中,科學家推測,海水鹽分變少可能是當時溫室效應惹的禍。


沙虎鯊(Sand tiger shark)

圖片來源:Lauren Armstrong

此篇論文刊登於美國期刊Geology中,研究者Kim表示,由於鯊魚會跟著海水轉換棲息地,所以他們研究團隊利用鯊魚牙齒化石中氧的同位素比率,可以準確測出鯊魚當時棲息的水溫以及海水中的含鹽量。

Geology 2014 July Issue

圖片來源:Geology

Kim說,他們使用沙虎鯊(sand tiger shark)的牙齒,屬於熱愛待在鹽份較高地帶的鼠鯊目(lamniformes)種類。但研究卻發現,史前鯊魚當時就像在清水中一般。由此推測,當時溫室效應後,海水溫度上升,隨後也導致海水中的鹽分被稀釋,但沙虎鯊仍能存活在溫度高且鹽分少的海中。


圖片來源:AldasProject

Kim認為,研究以前的氣候變化,可以讓人們更瞭解現今的氣候變遷,以及如何挽救未來的動物絕種危機。而中古世紀第二期的「始新世」就像的今日借鏡,可以看出當人們無法再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會發生什麼事情。



然而,2013年也有研究資料顯示,溫室效應確實會影響鯊魚的棲息,鯊魚會往海水溫度較低的地方移動,因此更容易受到人類捕抓。

圖片來源:James Scott



Nature Climate Change期刊中寫到,溫室效應讓海水上升,使得海龜與其他海洋動物必須尋找溫度較低的新家。而有百分之八十的海洋動物受到海水溫度升高和海中化學物質改變的影響,得遷移到新的地方,以及改變他們生殖與覓食的方式。

研究發現,海中生物因溫室效應的關係,必須遷移的速度是陸生生物的10倍。

其他資料顯示,就鯊魚而言,他們得不斷地移動尋找食物。由於溫室效應的關係,很多食物的資源短缺,鯊魚們只好往更遠的地方覓食,因此,人們可以在加州或佛羅里達的海岸區看見鯊魚。

也因海水溫度上升,人類更能適應海水的溫度,增加他們在海水中的玩樂的時間,也佔領了原本鯊魚生活的地方,使得人和鯊魚的衝突變多。


參考資料

Ancient shark Teeth give clues to future of Arctic climate change
Sharks and global warming




2014年7月5日 星期六

蘇眉魚變海產 - 保育類動物真的被保育了嗎?

2014年6月30日,有尾蘇眉魚被海產店捕獲,放到網路上後,引起社會大眾討伐,海產店的人說,他知道明天蘇眉魚就將被列入保育類動物了。(相關新聞:自由時報


老實說,即便列入保育類動物的名冊中,也不能保全下一尾蘇眉魚遭殃的可能,因為編列成保育類動物的過程,早已引起很多的爭議。根據媒體報導,台灣珊瑚礁學會理事長鄭明修就是讓蘇眉魚和隆頭鸚哥魚成為保育類動物的一員。但他也說到,政府等到鄭明修提出「蘇眉魚」僅剩下20至30尾之後,才願意將此種魚類列入保育名冊內(參考資料)。


圖片來源:Gary Brennand


由於蘇眉魚在漁業署的眼中屬於食用魚,只要資源穩定,就不會限制漁民捕捉。而其實蘇眉魚在2004年,早已被列為《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皮書》的瀕臨物種(參考資料);反觀台灣海產店卻還在以高檔海鮮的口號去販售這種魚類,導致蘇眉魚直至今日才正式成為保育類動物。

但,我悲觀地認為,保育名錄的動物,很難確保此物種真正受到絕對的保護,尤其是魚類。目前受到保育的魚類只有三種:鋸鰩、蘇眉魚和隆頭鸚哥魚。

老實說,漁民要生活,原本是高檔海鮮,價碼已高達每公斤四千塊台幣,成為保育類動物後,售價很可能三級跳。畢竟台灣饕客多,願意為保育類動物掏腰包的也是有人。不怕賣不出去。所以魚類成為保育類動物後,雖有通報機制,但也是只能靠運氣和良心,不小心就會變成海鮮黑市中的聖品。

在美國,今年6月17日,李奧納多狄卡皮歐捐出七百萬元,支持保護海洋的工作,因美國總統歐巴馬將在太平洋成立世界上最大的海洋保護區,禁止商業捕撈、採礦和鑽油。同時,白宮也成立一小組專門查緝非法捕撈跟黑市海鮮,確保消費者知道他們桌上海鮮的來歷(參考資料)。

由此可見,黑市海鮮在各個國家都很流行,更別說是海島國家。因為海上發生的事情,只有海上的人知道。無論捕獲什麼,大致上都由漁民決定是否通報漁業署,可以見得通報的例子不多,更別說沒通報的事情了。

不過,Susan專家對蘇眉魚與隆頭鸚哥魚的保育較有信心,他表示,此兩種魚類大部份棲息在珊瑚礁地形,這種地方通常會有許多潛水客,而現在潛水客的素質越來越高,所以若有人捕了這兩種魚類,被發現且通報的機率非常大。

圖片來源:Wakatobi Dive Resort


但Susan也坦誠,保育類動物不一定受到保護就是台灣現階段的問題。她說,「這跟開車闖紅燈一樣,沒抓到就可以蒙混過關」。Susan也提到,她與朋友們曾經在墾丁通報過一些獵捕的當地人,但相關執法單位通常都很怕地頭蛇,所以墾管處就放他們走了;而墾管處只會在民怨嚴重的時候作處理,例如有人曾在墾丁潛水打魚,被po上網之後,經社會譴責,馬上被開罰了。

保育是條長遠的路,而且像石頭風化般需要經年累月不斷的去努力才能有一些成果。

俗話說得好,台灣只有海鮮文化,沒有海洋文化,矯正台灣人視海洋動物為食物的觀點其實是重要的一步。由於台灣人從小缺乏海洋觀,對海的認識可能來自於海邊或海產,才容易誤以為海洋資源是不會枯竭的。若從教育下手,長年累月的傳達正確的海洋觀念,相信會減少許多饕客的好奇心。此外,漁業署也應該對「吃什麼魚」做一些宣傳,像是TLC旅遊生活頻道中,名廚奧立佛有一個節目「餐餐有魚」,教大家應該吃什麼魚,如何煮魚,並選一些產量較豐富的魚種,作為觀眾們的晚餐,以保護瀕臨絕種的魚類如鱈魚等。

再來,將魚類設成保育類動物之前,配套措施得完善。由於漁民以海維生,忽然間不能捕經濟價值高的魚類,會影響到他們的生存,所以,漁民通報的價錢、作為科學研究的價碼等,任何補償性的安慰,都得一併設想好,增加他們通報的機會。除此之外,漁業署也應廣大宣傳類似的法規,例如什麼時候開始限捕,只剩下多少尾,若違反法律將會受到什麼樣的法則等,才有可能達到真正保育的效益。


蘇眉魚小檔案(參考資料

名稱:曲紋唇魚、拿破崙魚、龍王鯛、Napoleon fish等。
性別:五至七年才成年,部份雌性會在九歲時轉為雄性。
習性:成年蘇眉白天在珊瑚礁出沒,到了晚上卻在珊瑚洞等位置休息。
價值:蘇眉的零售價格可達每公斤130美元(約台幣4000元)







2014年1月14日 星期二

無法解決的事


前幾天看了怒海劫(Captain Philips),索馬利亞海盜打劫了一艘商船,船長請船員快躲起來,他希望海盜們拿著保險箱內的三萬塊美金跟船上的救生艇回到岸上,結果海盜不依,堅持船長要跟著他們走。故事就像小時候念的童書一般,有好人和壞人,壞人拿著長步槍對準手無寸鐵的水手,好人們則是想盡辦法逃脫。

電影中,傳達著一個很清楚的訊息,海盜不是自願當海盜,為了給當地軍閥交代,為了生活和家計,為了那些被西方大國掠奪的漁獲,他們也想到美國,開著車,吃著漢堡,我想應該還包含戴上墨鏡和鴨舌帽大唱rap,但他們知道,安份守己的話,根本賺不到什麼錢。

查了一些資料後,真實故事中的那些海盜,確實是一個集團,自稱海岸防護隊,保護著他們的索馬利亞海岸,每年搶了很多船,拿了數億贖金,放了好多人質。

這些事的發生,得歸因於西方對落後國家的貪婪,這是無法解決的事,也沒有完整彌補的方法,人類只好採取放任吃草,即便現在似乎流行去非洲作義工,捐錢到落後國家、人權團體的組織等,但整體來說,還是沒辦法挽回之前西方國家做的錯誤,就像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百年恩仇一樣,無可救藥地打結在一起,是死結,是已經綁死百年的結。

生活中有太多像這樣的結,一個人從出生開始,就承擔著歷史前人留下來的錯誤,這些無法解決的事,大多都不具形體,不像一個放在桌上的橘子或是牆壁上的一幅畫,有些事世代累積的精神壓力,有些是看不見遠在天邊的冰河,有些是不知如何是好的流浪貓狗,所以大部分的人,只專注於眼前看的見的事物,忽略慢慢成形的危險,叫自己只要注重當下,好聽一點是活在當下,難聽就是逃避事實。

或許這可以歸類為無知,人不知道該如何處理這些結,只好放著讓它越來越大,拿一把簡單把鬚鬚修一修,看起來至少順眼一點,每個人的生活中都存在著這些大大小小的結,或許你只是選擇看不見,它總會在特定的時刻再度出現,而你,也只是再度安慰自己不如就閉上眼睛吧。